通州新通国际:孵化“升级版”社区
课程导航
通州新通国际:孵化“升级版”社区报名
通州新通国际:孵化“升级版”社区新闻
通州新通国际:孵化“升级版”社区环境
热门课程:
400-888-4011
  • 学校新闻

通州新通国际:孵化“升级版”社区

  (原标题:通州新通国际:孵化“升级版”社区)
 
  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,走出家门15分钟就能解决吃饭、理发、健身运动等各种需求,这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场景,真要实现起来却不那么容易,在社区建设规范化基础上,打造社区服务“升级版”,兴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,意义也正在于此。全市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五年来,诞生了一批优秀模范的社区站点,位于通州区梨园镇的新通国际社区就是其中之一。尽管加速服务圈建设的任务一再被市政府强调,但究竟真实效果如何只有切身体验后才知道。
 
  设施日趋完善
 
  玉桥街道新通国际社区位于通州区梨园城铁北侧,属于新建型商品房小区。自2009年小区居民开始入住以来,目前社区样貌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。北京商报记者在新通国际社区北区门口注意到,有果蔬惠、品农果蔬两个品牌的生鲜类便民超市,前来门店社区的居民络绎不绝,有时结算台前还会出现短暂的排队情况。一位社区居民表示,小区门口有一两家便民超市非常方便,平时下班回来后也不用特意绕路去其他地方购买,而且拎回家也比较省事。
 
  便民生活超市只是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拉动社区服务升级的一个缩影。对于喜欢运动的年轻人来说,社区内的文娱设施也给了他们足够的活动空间。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,目前新通国际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除了涵盖超市、理发店、药店、物资回收等各类业态,还有对辖区居民公共开放的篮球场、网球场、室内羽毛球场等休闲场地,另外,针对老年人还设有专门的日间照料所和多功能活动室。
 
  据新通国际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,居委会是在2009-2010年期间成立的,当时小区居民刚刚开始入住,周边的基础设施还很匮乏。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兴建以来,居民的生活便利度和社区可提供的服务水平都有了很大提升。目前,新通国际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有商家48家,包括华联超市、肯德基、和合谷等知名连锁品牌。
 
  针对性引进底商
 
  对商户的选择,是在居委会牵头下委托物业方经过筛选做出的决定。上述负责人表示,新通国际社区作为新建型商品房小区,总计服务2400多户居民,有着年轻人多、高学历人多、流动人口多、新生儿多的“四多”特点。针对这些特点,在引进服务商时,主要考虑的是居民需求。比如考虑到育儿需求,社区引进了玛莎之家婴儿游泳馆;针对早出晚归的年轻上班族,在社区门口引进建立社区便民超市,还有熟食专卖店;对于有出租、租房需求的居民,设置了链家地产、幸福嘉业房产等底商。
 
  针对社区中的老年人,*与社区底商签订服务协议,社区底商不仅要满足居民买菜、购物、理发、就医等需求,还将为辖区内老人提供免费上门等服务。“商家引入是在当时既有社区资源的基础上,针对弱点项目,引入相邻社区信誉好、服务质量高的服务商,目前社区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内总计拥有优质服务商28家”,新通国际社区居委会负责人介绍称。
 
  据了解,玉桥街道是通州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试点单位,新通国际社区成为率先试水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。据玉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新通国际社区目前已成立了150多人的社区联络员和信息员队伍,辖内20栋楼房被分为四个网格,各网格设立网格长,定期进行创建宣传并解决居民相关问题。对此,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、市人大司委主任委员、市人大常委会内司办主任刘维林在视察后评价,“今年是第二次视察新通国际社区,社区智能化、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依然让人印象深刻”。
 
  着眼文化建设
 
  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的意义在于完善社区服务站功能,为居民提供商业、文化、体育、卫生、教育等一站式服务。此前谈及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,或许更多关注的是满足社区居民的购物、消费需求,但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逐步升级,服务圈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衣食住行。
 
  2013年玉桥街道在新通国际社区建立孵化基地,目的是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*。经过三年发展后,目前社区内现有乐舞飞扬工作室、幸福港湾志愿服务队、*成长小屋等18支社区社团团组织。据了解,这些社区社团组织除了具有自我服务智能外,还将与社区功能支部、其他特色小组合作,为居民搭建可以参与活动、学习、展现才能的平台。在走访新通国际社区过程中,领着侄女在娱乐设施处游玩的李女士表示,平常社区组织会举办很多活动,比如摄影文化展、绿色健步走及社区模特团等,参与的社区居民很多。“一些退休的、上年龄的老人,喜欢参加这些活动打发时间,家里的小侄女也对文化展一类的活动很感兴趣”,李女士称。
 
  在组织居民参与娱乐互动的同时,社区居委会也不忘加码文化特色建设。据玉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,“楼门文化”是新通国际社区的一大特点。为了美化楼道环境,同时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养,社区以楼门为点,由楼门长带动居民维护楼门环境,制作文化作品,开展邻里互动活动,将各楼门串联形成楼门文化圈,既弘扬了民俗文化,也融洽了邻里关系。
 
  北京商报记者陈克远/文宋媛媛/制表
 
  北京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”发展历程
 
  2010年3月
 
  北京全市开展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”示范点建设工作。
 
  2011年1月
 
  北京出台《北京市社区商业服务业提升引导规范(试行)》,各区县将打造“一刻钟生活圈”作为重点工作之一。
 
  2011年11月
 
  市政府印发《北京市“十二五”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》,提出推进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”建设,“十二五”时期努力使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60%以上。
 
  2015年5月
 
  北京市委常委会讨论*《关于深化北京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》、《关于全面加强北京市城市服务管理网格化体系建设的意见》等系列文件。
 
  2015年7月
 
  市政府印发《北京市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计划》,持续加强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”建设。
 
  2016年2月
 
  市社会建设工作会公布《2016年北京市社会建设要点(征求意见稿)》,在已有的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”基础上将再建设100个。
 
  2016年8月
 
  市政府第127次常务会议审议*《北京市“十三五”时期社会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》,提出实现“一刻钟社区服务圈”全覆盖。